雄鸡振翅蹄鸣,喜鹊花间畅游,山崖草木葱郁……一块块看似普通的石料,在乐陵玉雕非遗传承人姚文喜手里,经过千雕万琢,变成了细腻灵透的绝美佳作。
“一件小小的玉雕,从选料到切割,再到细雕、封蜡,要经过10多道到工序上百种工具精雕细琢才能完成,”今年50岁的姚文喜是一名退役军人,儒雅的外表下,却依然保留着军人坚韧不拔的品性,从1994年开始,扎入玉雕行业一干就是近30年。
初识玉雕,姚文喜就被其方寸之间内有乾坤的魅力所吸引。1994年从部队退役后,执着于玉石的喜爱,姚文喜跟随战友下扬州,在玉雕厂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学习之路,刚开始雕刻时,手被划伤是家常便饭,但是姚文喜却一直没有想过放弃,学成之后,辗转苏州、天津等地从事玉石雕刻加工。凭借着出色的雕工,在1998年全国玉石展上斩获“天工奖”。“当年整个山东,包括我在内从事玉石雕刻的也就三个。”姚文喜自豪的说。
“只要把心、脑和眼全部投入到这颗石头上,真的会把外界所有东西都忘了。”让姚文喜记忆尤甚的,是来自上海的一位商人,当时他拿着一块黑色玉料找到姚文喜,想根据形状做一只蝉,并且第二天就来拿,这么紧的时间对于姚文喜来说也是一个挑战,但由于年轻气盛憋着一股气,姚文喜二话不说当即答应下来,接着便坐在工作台上沉浸入到雕刻中去,而这一坐便是10多个小时,直到凌晨三点,晶莹剔透栩栩如生的玉蝉终于雕刻而成,姚文喜正想起身时才发现,由于长时间久坐不动,双腿早已麻木,妻子扶着他艰难的起身。“太精美了!你还真行。”最终,近乎一天一夜的辛苦没有白费,商人看到玉雕蝉后非常喜欢,至此姚文喜也逐渐打开了声誉。
2017年,姚文喜决定带着家人回到家乡乐陵,并通过退伍军人再就业得到了一份乡镇文化站长的工作,在那里,姚文喜继续用自己的特长发光发热,教村民学习农民画,带领农民画团队到澳门等地参加画展,为乐陵打响了农民画品牌。
今年,姚文喜还把工作室搬进乐陵文庙国学体验馆内,希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,并免费教他们学习玉雕技艺。“我现在就想把这玉石雕刻传下去,不能在咱这里给断了。”
(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双双 通讯员 苏安矗 李金鑫 张梓琪 报道)